尽管市场投资热情不减,但由于盈利模式不清晰,充电桩运营商仍在成长之路上摸爬滚打,到底怎样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7月20日,“2017第二届电动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国网能源研究院博士、高级工程师何博在论坛上预测,到2030年,充电服务、增值服务及电力市场与碳交易服务将会成为充电桩运营商的三大主要业务,运营商通过平台化运营将实现多方利益共享。
“未来充电基础设施市场也将由当前的‘散、乱、小’走向赢家通吃时代,即少数几家大型平台运营商主导,大量中小型运营商依附大平台的产业生态格局。”何博指出。
谁是未来主导者?
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科学家杨晓伟在论坛上抛出这样一道选择题:未来谁将主导电动汽车行业?是车企、电池企业还是充电设备企业?
“我们认为,会是依托充电网、物联网、交通网、互联网的运营商,他们将更加贴近C端用户,更加有可能实现共享、共创、共赢。”杨晓伟表示。
何博也认为,到2020年左右,随着车辆与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基于信息平台与大数据的各类增值服务以及商业模式有望成为主流驱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主流充电桩运营商在平台建设方面动作频频且初具规模,其中动作最大的当属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的智慧车联网平台。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阙诗丰在论坛现场介绍,该平台已于2015年11月30日上线运营,接入充电桩已达16.6万个,其中社会充电桩达11万个,注册用户达13万户。
“该平台可显示全国80%左右的桩,是全国涵盖充电桩最多、服务功能最全的充电桩服务平台。”阙诗丰介绍道。
记者还在现场了解到,国网智慧车联网平台正打造覆盖汽车全产业链的一条龙服务。“未来这一平台将实现全面的私人订制,包括购车、金融服务、维修保养、充电服务以及二手车回收等。”阙诗丰如是说。
此外,杨晓伟也展示了特来电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打造的生态云平台,该平台已于2016年10月正式上线。
据了解,特来电平台共搭载了“十朵云”:充电云、支付云、电商云、运营云、能量云、修车租车云、设备云、调度云、互联互通云、政府监控云。“这一平台的核心数据覆盖了240座城市、36万注册用户、28万充电用户以及268家加盟商。”杨晓伟介绍道。
北京市充电设施公共服务管理平台“e充网”副总经理黄群则在现场介绍了“e充网”在政府端的产品构成:一是行业服务与管理系统,未来或可实现公文流转,运营商数据报送,补贴领取功能,提升政府工作透明度;二是商业数据挖掘系统,为政府提供政策制定修订依据;三是客服系统,积极搭建‘用户-政府-运营商通道’,目前已经对接国家能源局华北监管局;四是舆情监控系统,及时处理舆情事件,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据了解,“e充网”目前已实现接入运营商34家、充电站1373座、充电桩13737个。
盈利难?储能充电破悖论
不容忽视的是,由于设施利用率低、价格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充电桩运营商盈利仍较为困难,商业模式有待创新。
“充电站的设备投资占总投资的30%左右,土地、供配电设施占了投资的主要部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储能业务总经理王威在现场坦言,“现有充电站建设模式需要大量城区土地和新建配电网设施,是难盈利的症结所在。”
除此之外,与会嘉宾还认为,充电站运营当下面临诸多问题,如电动汽车不够多,充电任务呈间歇性;为防止电动汽车集中充电对电网造成冲击,充电站设计负荷率偏低;部分充电站只对公交车或环卫车开放,充电站的设备利用率较低;无人监管的充电车位被其它汽车长期占用等。
针对盈利难这一问题,王威认为,“储能充电站应成为城市充电站建设的首选,可打破电动汽车与充电站之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