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倒闭、收购,汽车充电桩市场大地震,充电桩淘汰赛开始了

退市、倒闭、收购,汽车充电桩市场大地震,充电桩淘汰赛开始了

近日,一则北京富电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富电绿能”)终止在新三板挂牌交易的消息,再度将业内的目光聚焦于充电桩市场。

在这个以投资高、回报周期长为诟病的行业,富电绿能是首家对外宣布盈利的充电桩企业。而如今,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向爱卡汽车透露,“北京西站、宜家、鸿坤等充电站已关闭很久。”该人士还表示,由于富电绿能因拖欠员工工资和供应商款,目前正在走仲裁手续。

退市、倒闭、收购,汽车充电桩市场大地震,充电桩淘汰赛开始了

  自2015年1月,富电光伏智能充电站在北京华贸中心落成,到去年7月,国家领导人亲自调研具有标志意义的站点,再到如今因拖欠各种款项等待仲裁,富电绿能的生存轨迹一落千丈。

然而,富电绿能却并非个例,生存状况出现危机的企业不在少数。今年年初,充电网科技公司被曝因资金链断裂而宣布停止运营。无独有偶,同样在行业内小有名气的聚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则走上了被收购之路。该公司一位高管坦言,“聚电被沃尔(新能源)控股了,我也即将离开聚电。”

退市、倒闭、被收购,短短两三年间,曾被资本看作“万亿级蓝海”的市场,如今却是千疮百孔,这与发展势头正猛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形成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难道充电桩市场真的凉了?

退市、倒闭、收购,汽车充电桩市场大地震,充电桩淘汰赛开始了

  充电桩市场凉了?

富电欠款、充电网倒闭、聚电被收购等案例,给一直处于亏损的充电桩行业来了个“下马威”,似乎预示着一轮淘汰赛即将来临。

然而,这仅仅是首轮资本争夺战的谢幕,过度烧钱而盈利困难,或者连盈利模式都不清晰的企业已经率先被淘汰。就像共享汽车,率先出局的原因大多是因为企业资金链断裂或盈利模式不清晰,而存活的企业依旧靠不断的融资来续命。

虽说与前两三年资本的群雄逐鹿、企业的跑马圈地相比,当前的充电桩市场稍显平静,但这只是企业战略调整的使然,充电桩市场不仅未凉,而且新一轮淘汰赛也正在拉开帷幕。

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国充电桩数量达到了45万个,今年前5个月,全国新增公共充电桩5.23万个,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不过,要想实现2020年超过480万个分散式充电桩建设的目标,满足5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当前市场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正是大部分企业即使盈利困难也不放弃的根本原因。

退市、倒闭、收购,汽车充电桩市场大地震,充电桩淘汰赛开始了

  据主要从事充电桩展会多年的相关人士介绍,今年的充电桩设备展依旧吸引了不少商家。“(充电桩参展商)比去年少了一些,但总体没有少多少。基本上还是之前的参展企业,以及一些中小型充电桩企业。另外,不少此前做模块的企业现在也开始做桩了。”该人士补充道,“很多企业看好未来市场,还是愿意投入。只不过前两年投入很多资金的企业现在都在收缩。”

此外,虽然曾有充电桩运营企业表示,“75%的充电设备投资打了水漂”,资本的狂热也开始趋于理性,但目前仍有不少投资者青睐这一市场。

例如,去年11月,智充科技宣布获得千万级美元A轮融资;今年5月,“充电加”运营商获顶商投资天使轮融资;6月,一家名叫电尾猴的充电桩运营平台完成了千万级A轮融资,等等。

  静观其变还是主动求变?

虽然充电桩市场未凉,企业的热情也未消退,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的生存状况良好。事实上,高投入、低回报、模式不清晰、部分站点用户体验较差等问题,依旧是在新一轮竞争中困扰大多数企业的难题,如果解决不了问题,随着资本的消耗,被淘汰的企业会更多。

在这种岌岌可危的生存环境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保守的态度,不再投入过多资本去建桩,而是将战略转移到充电桩的运营上。“跑马圈地的时期已经过了,现在很多企业都开始做运营了,至少部分充电站是见得到回收周期的。”国家电网相关负责人表示。

退市、倒闭、收购,汽车充电桩市场大地震,充电桩淘汰赛开始了

  例如,据北京中星时代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张魏丽介绍,“虽然充电桩业务还在,但我们是军工企业,重点还是放在原有业务上。”此外,已被收购的聚电,目前仍是在运营此前已建好的充电站和销售设备。而万马新能源则是运营与建桩“两手抓”,不过建桩也更加趋于保守。“我们是随车布桩,有需求就去建,主要服务于运营车辆。”

相比于“保守派”,国家电网、普天、特来电、星星充电等较大型企业则已开始主动求变。

例如,去年9月,中国普天、特来电、依威能源集团、星星充电等企业与宝马达成合作,为宝马在全国实现即时充电桩铺路。至于合作模式,星星充电有关负责人表示,“主要是将一些充电站刷成宝马标识,数据接入宝马平台。”而特来电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宝马的合作不仅限于此,也有其他模式但尚不能透露。”

此外,国家电网旗下的国网电动汽车公司与神州优车也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充电解决方案、车辆租赁等方面达成合作。

  单枪匹马不如开放合作

“充电桩行业最开始有太多互联网思维主导,现在是该回归传统的时候了。”聚电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赋予充电桩太多东西,其实它就是一个满足充电需求的设备。”随着一轮资本的淘汰赛,企业的认知也逐渐清晰,而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当下,主动开放合作远比企业单枪匹马“烧钱”更加有效。

例如,从新势力造车企业对建桩的思维来看,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曾透露,将通过大数据,对车主的行驶轨迹进行了解,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充电桩布局。目前,蔚来汽车的重点放在了新车的交付上,对于充电桩的布局也仍需投入较大精力。尽管蔚来并未表示会与充电桩企业合作,但要想保障其服务水平尽快跟上进度,与有经验的充电桩企业合作,似乎是更好的选择。

退市、倒闭、收购,汽车充电桩市场大地震,充电桩淘汰赛开始了

  汽车企业与充电桩企业的合作,包括充电站点的个性化建设、充电桩的个性化设计,以及数据的互联互通等,将更加有助于双方的共赢,与此同时,这种合作也将进一步加速充电桩行业的优胜劣汰。

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普及阶段,充电桩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淘汰进程也已经开始。

7月31日,深圳容一电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容一电动)发布了公司解散公告,公告内容显示:因研发资金投入过多和融资方式不当,运营财务成本过高,容一电动近年来持续亏损,已无法继续经营。经公司股东会决议,公司于2018年7月31日依法解散,进入公司清算程序。

关于容一电动的倒闭,除了运营不善导致资金断裂外,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容一电动变成充电桩企业之后,等于把原来的客户变成了竞争对手,公司战略决策失误是导致目前困局的因素之一。

退市、倒闭、收购,汽车充电桩市场大地震,充电桩淘汰赛开始了

不止容一电动,在今年年初,曾经备受瞩目的充电网科技因资金链断裂宣布停止运营,还有充电桩行业名列前三的大佬特锐德,国内充电行业老大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星星充电、普天新能源等电桩行业翘楚全部亏损,无一幸免。

曾经备受资本宠爱的充电桩行业为何会沦落到如此境地?

1

火速入局却难逃不盈利困境的充电桩行业

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集中充电站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480万个,将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车桩比例近1:1。

按此数量计算,2020年充电桩总投资将超过3000亿元,对应的充电网络利润空间为558亿元,其中增值利润空间233亿元。充电桩市场的快速增长,让企业纷纷入场布局,希望抓住企业发展的新机遇。然而所有投资充电设施的运营商真的盈利吗?

从特锐德、许继电气、易事特、英威腾、奥特迅、通合科技等6家上市的充电桩企业在2017年年报中提及的充电桩相关业务营业收入及成本来看,六家企业充电桩相关业务的营业总收入和毛利润分别为24.38亿元、5.79亿元,较2016年同比减少15.62%、3.55%。其中:特锐德、许继电气、通合科技的营业收入和毛利润均较2016年同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只有易事特、英威腾、奥特迅的营业收入和毛利润均较2016年同比有大幅度的增加。

退市、倒闭、收购,汽车充电桩市场大地震,充电桩淘汰赛开始了

退市、倒闭、收购,汽车充电桩市场大地震,充电桩淘汰赛开始了

据了解,目前国内涉及充电桩建设和运营的企业已经多达300多家。对于充电桩企业来说建设一个慢充桩的成本在万元以上,快充桩则需要十余万元,加之土地、基础设施、配电设施的建设,尽管能够拿到一定数量的国家补贴,但前期投入的压力仍旧偏大。

退市、倒闭、收购,汽车充电桩市场大地震,充电桩淘汰赛开始了

众所周知,对于充电桩来说,并不是只是建成之后就可以万事无忧,运营商的主要成本压力在于建桩之后的管理和维护。据调查,目前国内现有的公共充电桩日均使用率不过1车/日,充电服务费对于运营商来说杯水车薪,亏损成为整个行业的常态。

“只靠充电业务很难赚到钱,而依靠涉足充电站运营带来互联网金融、广告等增值服务,又需要有很大的用户基础,短期内很难实现”有业内人士如此说道。尽管现在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保有量日益增长,但运营商能拿到的数据仍旧非常有限,此前充电桩企业畅想的大数据分析也没有任何价值。

2

仍看好未来规模,充电桩行业进入大玩家时代

前面提到的,到2020年我国将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预计届时我国充电设施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所以各大企业还是很看好这个“香饽饽”。

但是虽然充电桩行业仍有补贴可领,不具备雄厚资金实力或稳定融资渠道的玩家,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今年2月发布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充电桩行业目前已形成龙头,以国网、普天、上汽安悦3大央企或国资背景的运营商;以及特来电、星星充电两大民营运营商。其中,特来电的充电桩为10.5万台,国网公司的充电桩为5.65万台,星星充电为3.15万台,三家充电企业构成充电桩行业第一阵营。第二阵营的充电桩数量远不及第一阵营,第二阵营第一名中国普天拥有充电桩1.51万台,第二名上汽安悦1.13万台,第三名浙江万马0.48万台,第四名比亚迪0.46万台。剩下的企业均不足2000台,其中,南方电网为2118台,富电科技1179台。

排名靠前的充电桩企业,要么是国家电网这样的“巨无霸”,要么是背靠整车企业的上汽、比亚迪,星星充电的背后是知名经销商集团万邦集团,特来电背后则是国内铁路电力设备的龙头供应商特锐德。

因为充电桩行业目前不盈利,所以充电桩企业只能靠外部融资,但这两年投资界对于充电桩领域的投资比以前谨慎多了。最终,还是那些背靠大集团、母公司实力雄厚的玩家才能继续玩下去。势单力薄的中小企业,今后在充电桩行业将更难生存,充电桩这个行业的特性就决定了,它是资本、背景雄厚的大玩家才能玩得动的行业。

不仅如此,充电桩还面临一个双向矛盾。按要求,车和车桩的比值应该为1:1,而我国目前电动汽车保有量和公共充电桩的比值仅为8.6:1,远低于1:1的建设目标,但在我国充电桩数量远远跟不上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情况下,充电桩的使用率还是极低,我据了解,国内超过80%的充电站使用率都低于5%,甚至有一部分比例的充电桩使用率为零。充电桩利用率低,也进一步加大了充电桩企业的运营成本。

所以尽管在2020年500万台充电桩的国家规划下,充电桩行业还有很大发展空前,千亿的行业规模也是业内公认,但充电桩这块大蛋糕,并不是那么好啃的。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