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民企倒闭潮之四:充电桩企业,没电了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刚带出充电桩这个新兴产业,倒闭潮的袭来,又蔓延至这一“蓝海”。
在刚刚结束的7月,月初,富电绿能被新三板终止挂牌,月末,容一电动宣布解散。
而开年第一季度,充电网和聚电网络也都上演了类似桥段:充电网因资金链断裂停运,曾经估值7亿的聚电网络被沃尔核材以800万拿下近一半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断电”的姿势千奇百怪,但殊途同归。
|| 有钱人的游戏
富电绿能是富电集团旗下公司,成立于1995年,前期主要从事软件开发、医疗器械、工程机械销售等业务,近年转向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从事电动汽车充电桩、智能充电站和智能充电桩的制造。2015年1月,富电绿能建成北京最大的光伏智能充电站,截至当年年底,已建设1200根公共充电桩,10座充电站。
2016年,富电绿能宣布其已实现盈利,且为业内首家盈利企业。但随后的融资失利却表明其似乎未受到投资者青睐。
富绿电能曾先后两次发布融资公告,想通过发行股票融资8亿元,但均未成功。直到2017年,才有一笔6700万的投资到账,而这笔资金远不能满足其在前一年做出的规划:建成710个超级充电站、28800根充电桩,市场占有率争取达到70%。
要想达到这个规模,需投入的资金达35.5亿。
同样半路出家的还有正在清算的容一电动。在涉足充电桩前,其主营业务为五金制品、模具、机箱、微波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和销售,自2014年开始进入充电桩行业。
在官方发布的公告中,容一电动因研发资金投入过多、融资方式不当造成运营成本高、收益回本慢而解散。
还是缺钱。
有业内人士算过一笔账,一个普通充电桩的建设成本在2万元左右,快充充电桩的建设成本可达10万元以上。而汽车充电的特性决定了一根电桩必需一个停车位。车位的价值不消多说,场地租借又是一笔巨额支出。
而回报方面,当前同类企业的盈利点依然局限在收取电费和服务费。
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重资产模式决定了充电桩只能是有钱人的“游戏”,如果没有过硬的造血能力或充盈的资金来源,新手应谨慎入局。
|| 轻资产转型,解脱or卖身?
那么还在坚守苦撑的充电桩企业只能被行业巨头耗死吗?另一家企业特来电提供了一种转型方案。
充电桩企业可尝试变投资人为合伙人,引入有资金、有资源的合作伙伴,出让资产所有权,由投资建设转为服务运营,解放资金负担,也有精力探索更多盈利方向。
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市场中70%的充电桩企业将面临转型或淘汰。而一旦决定向轻资产转型,也就开启了自身与金主深深绑定的时代。在尚无更新鲜模式出现的情况下,充电桩的未来只能是倒下或靠在巨头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