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电动自行车,充电还都存在一些问题。电动汽车充电站点不足,技术不规范;电动自行车各种随意的充电方式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有需求就应该有解决方案。小编就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走访下来发现,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在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展开探索:在新建小区内建集中停车棚、加装专用充电桩;在单位内设立集中充电站;有的地方也已经将集中充电站作为市政公用设施提供给市民。
将电动自行车充电站作为公共服务,实际上是一个趋势。但为何这项服务难推动呢?采访中业内人士认为,场地、收费价格、安全管理等是推动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要解决的几个现实问题。
首先是场地方面,某新建小区物业负责人对记者坦言,目前的新建小区在规划阶段就设计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车棚的还很少。大部分都是后期设置的。“具备充电功能增加了车棚的建设成本、维护成本和管理成本。物业的劲头不大。”
“将集中充电站作为公共设施难度就更大了。在当前公共绿地、健身空地和汽车停车位普遍紧张的情况下,为电动自行车专门开辟一块集中充电站,用地问题首先就很难解决,这需要市政规划层面的参与。”业内人士表示,尤其是一些老小区,这类社区的历史规划中并没有预留集中停车用地。另外,具体选址还要考虑周边居民的利益,比如采光,噪音,协调起来有一定难度。
从国内经验来看,在浙江温州、北京昌平这些地区,都是以试点的形式推动公共集中充电点的建设的。比如在昌平,消防部门以朝阳区小鲁店村建设集中充电场所试点为抓手,提前谋划积极加强辖区属地政府对接,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推动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
其次是收费价格。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充电桩推广主要的模式是政府准入、企业承建运营。前期成本投入和成本回收的压力不小,定价策略也不尽相同。老百姓会算账,权衡充电的性价比,短期回收成本的高定价很容易打消居民积极性。但是过低定价则会削弱企业投资的动力。
还有集中充电点的管理维护问题。在不少居民看来,集中充电并不比把电池拿回家充电安全,而且也太费事。如果建成后的集中充电站没有专人管理和维护,很难打消用户的顾虑。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相对顶层的设计。”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交通参与度其实远远高于汽车。但实际上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对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充电等关注度远远不够。“城市需要像解决汽车停车难问题一样去谋划和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为电动自行车预留公共停车空间、充电场所,配备运维人员等。”
建设这样的公共服务设施,资金从哪里来?事实上,国内一些城市也有了一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