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港中奥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储运项目1#码头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一) 建设项目名称、选址选线、建设内容等基本情况,现有工程及其环境保护情况
建设项目名称:浙江海港中奥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储运项目1#码头改造工程
建设项目选址:项目位于六横大岙浙江海港中奥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库区东侧现有1#码头。
建设内容:根据公司规划,决定实施本工程,主要包括1#码头的升级改造、2#码头储运介质的调整及库区调整。即将现有1#码头(5万吨级)改造提高至30万吨级,同时进行相应管线布设和辅助设施改造,改造完成后,1#码头油船级别提高为30万吨级,主要输运介质为原油、燃料油和石脑油,年设计通过能力1931万吨;2#码头储运介质由原审批的原油、燃料油、柴油、汽油、乙二醇、甲醇、石脑油、航煤调整为原油和燃料油。六横储运扩建工程储罐原审批的储存介质由原燃料油、柴油、汽油、乙二醇、甲醇、石脑油、航煤调整为原油和燃料油,库区自南向北布置为三个罐区总罐容为113万方;六横储运一期原审批的石脑油、乙二醇、甲醇等介质调整为石脑油,罐容不变。
现有工程及环保情况:
(1) 1#码头使用现状
1#码头现状为5万吨级码头,根据上海港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于 2016年 7月编制的《路易达孚中奥能源有限责任公司5万吨级和3千吨级码头检测评估报告》, 码头检测评估结论如下:
1) 码头横梁、悬臂板及少数基桩存在细微裂缝,下横梁存在较大面积混凝
土涂层脱落现象,其它构件无明显观感质量缺陷;2#系缆墩墩身四周存在竖向细微裂缝,1#、2#系缆墩墩身、基桩桩顶位置附近 均存在防腐涂层局部脱落;引桥空心板及引桥墩均存在细微裂缝,引桥墩、大管桩、PHC管桩局部区域均存在不同程度涂层脱落。
2) 码头平台、系缆墩、引桥未产生明 显的相对位移和沉降。
3) 码头平台主要构件各项耐久性参数:混凝土强度均满足原设计等级要求;
混凝土碳化深度远小于保护层厚度;钢筋位置处的氯离子含量均低于钢筋锈蚀临界值;各类构件保护层厚度均满足规范要求;主要构件钢筋腐蚀电位均正向大于-200mV,锈蚀概率小于10%;混凝土构件防腐涂层未脱落处厚度在 96μm~358μm范围内;未脱落防腐涂层粘结力满足规范要求。
4) 钢引桥整体外观较好,钢引桥底部局部区域存在锈迹;钢引桥钢材厚度、
涂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涂层粘结力满足规范要求。
5) 码头基桩完整性总体情况良好,抽检的18根基桩中,I类桩15根,II
类桩3根,无III类、IV类桩;基桩泥面位置存在轻微冲刷;所抽检基桩的斜度基本满足设计要求,少数基桩斜度大于设计要求;钢管桩壁厚、涂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钢管桩保护电位、涂层粘结力满足规范要求。
6) 码头接岸结构完好,未发现明显坍陷、错位现象,混凝土结构无破损、
露筋以及裂缝等现象;码头岸坡未发现明显冲刷、塌陷等情况。
7) 护轮坎均存在细微裂缝,部分护轮坎涂层脱落、外包钢板局部锈蚀等现
象;橡胶护舷基本完好,锚链及锚栓存在锈蚀;面层外观质量均较好;工作平台海侧护栏立柱涂层脱落、底板局部存在锈蚀现象,其他区域护栏基本完好;系船柱基本完好。
8) 码头前沿实测水深在-18.9m~-17.7m。
(2) 后方库区现状
1) 六横储运一期
六横储运一期工程基本情况:
现有工程组成内容包括储罐区、码头以及辅助、公用工程和环保工程等,建设情况详见表1。
表1 企业现有工程组成内容
项目 | 工程内容与规模 |
占地面积和建筑物 | 占地约72500m2,已建建筑主要有办公、中央控制室、化验室、库区、码头值班室、消防水泵房、消防车库(2座消防车)、污水处理站(50t/h)等。 |
库区储罐 | 共建设3罐组13座储罐,总库容21万m3。其中3万m33座,2万m34座,1万m32座,5000m34座。3罐组储罐均可用于乙二醇、甲醇和轻油(石脑油、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 |
泵站 | 共有2个泵站,配有装船泵15台,兼倒罐泵。 |
码头 | 建有3000吨(兼靠5000吨)和5万吨(兼靠8万吨)码头各1座。码头区岸线批准长度820米,现有岸线长度636.3米。两座码头共配置17台输油臂。 |
工艺管线 | 码头至库区遍布各类工艺管线,分别有石脑油管线、轻油管线、液体化学品管线等以及辅助管线如供水管线、消防管线、油污水输送管线等。其中3000吨输油管线码头至库区共10根,管径为DN150~DN250;5万吨级码头输油管线码头至库区共10根,管径为DN100~DN500。 |
给排水及污水处理站 | 给水:库区的生产、生活给水由市政管网提供,市政给水管已引入库区管径为DN200。
排水:实行雨污分流。清污分流。生活和管理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其中食堂餐饮废水经隔油池)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油罐区及码头的生产废水和初期雨水等汇入库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后排海。库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50t/h,处理工艺为:进水——油水分离—气浮—异相催化—絮凝沉淀—砂滤—排放。库区污水处理站排污口位于1#码头引桥第5、第6墩之间。 |
供热 | 原建有1座10t/h燃油锅炉,但由于储存介质的调整,该锅炉自建设后一直停用。码头已预留蒸汽管线(用于中奥二期燃料油的装卸)。后期供热利用供热管网,不单独进行供热。 |
消防 | 库区设置消防水泵房一座,备有2台容积均为4000m3消防水罐,泡沫站一座(1座21m3泡沫罐),综合办公楼东侧消防站一座(2台消防车),罐区防火堤外设消防水环形管网和泡沫混合液管网。 |
供电 | 库区设10kV总变电所一座,总容量为1250kVA,设4座分变配电所(综合办公区1座,储罐区及码头设3座),用电负荷为二级。 |
供氮 | 建有氮压站一座,集中向罐区及其辅助设施提供低压氮气,低压氮气用于吹扫输送管线及储罐密封、保护等。本工程罐区正常氮气用为内浮顶罐的密封,当罐内化工产品装船时,需要及时补充氮气维持罐内正压,防止空气进入罐内影响产品品质。氮气流量800m3/h。 |
事故应急池 | 库区北侧建设有一座容积为19635m3事故应急池。 |
六横储运一期环保情况:
1) 废水处理措施及达标分析
企业实行清污分流。罐区含油废水、含化学品废水和初期雨水和库区值班室生活污水经收集后排入污水站处理达标后排海。办公区食堂餐饮废水经隔油、格栅处理,其他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污水市政管网。
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在2013年12月对该项目进行了阶段性验收监测。根据监测,油罐区污水处理设施排口废水中pH各次监测值、悬浮物、COD、BOD5、氨氮、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动植物油、石油类日均浓度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新扩改二级标准限值。甲醇最大日均值为0.3 mg/L,乙二醇未检出。办公区生活污水排口(接市政管网)废水中pH各次监测值、悬浮物、COD、BOD5、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动植物油二天日均浓度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新扩改三级标准限值。氨氮二天日均浓度均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等级标准限值。
杭州伊美源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11月13~14日对该项目进行了整体验收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公司污水处理设施出口废水pH值为7.35~7.49,各污染物最大日均值分别为悬浮物30mg/L、CODmax<11.2mg/L、BOD56.5mg/L、氨氮(最大值)<0.1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009 mg/L、动植物油0.03mg/L、石油类0.053mg/L,均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限值。根据本次监测结果,污水处理设施排口废水中pH各次监测值,悬浮物、COD、BOD5、氨氮、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动植物油、石油类日均浓度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限值。办公区生活污水排口废水pH值为7~7.31,各污染物最大日均值分别为悬浮物43mg/L、COD243mg/L、BOD587.4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最大值)<2.87mg/L、动植物油0.836mg/L、均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限值。氨氮最大日均值为1.05mg/L,低于《工业企业废水氮、磷污染物间接排放限值》中氨氮限值35mg/L。
2) 废气治理措施及达标分析
企业有机废气为无组织排放。现状对废气排放的治理主要通过源头途径控制,主要包括:储罐全部采用了内浮顶罐并采用氮封,减少了储存过程的呼吸气排放;储罐颜色选用白色,可有效防止太阳辐射的涂料,减少由于太阳辐射而造成的储罐呼吸损耗;各贮罐均设有液位计和高低液位报警和自动连锁;加强输送管道、阀门、法兰等的密封,减少油气逸散。
根据调查资料,油品在进行装船作业时严禁开仓作业,码头油品装卸船全部采用输油臂进行装卸,码头不设置输油软管,避免了因输油管装船导致油品液体飞溅,降低了油品装船过程中的挥发损耗。油品装卸完毕后,对管线进行清扫,减少管道中残存的油品。在码头与运输船、引桥与陆域之间,每根油品管线均设置有紧急切断阀,以控制突发泄漏事故时油品的进一步扩散。
根据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在2013年12月对现有项目进行的阶段性验收监测结果显示:项目厂界无组织废气排放监测点及敏感点非甲烷总烃、甲醇各次监测值均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中二级标准要求。乙二醇各次监测值均未检出。
依据监测结果,项目厂界4个无组织废气排放监测点中最大小时监测值为1.47mg/m3,小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4.0mg/m3二级标准限值要求。项目厂界无组织废气排放监测点能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新污染源二级标准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2个敏感点非甲烷总烃最大小时监测值为0.61mg/m3,敏感点处的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也低于4.0mg/m3的参照标准限值要求。
对敏感点按照后续非甲烷总烃管理执行的质量标准2.0mg/m3进行考核,此次敏感点监测的非甲烷总烃最大小时浓度0.61mg/m3,也能达到2.0mg/m3标准限值要求。
职工食堂使用了宁波海曙威隆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WL-YJ型静电式饮食业油烟净化设备,该设备已经过中环协(北京)认证中心认证。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发《关于加强饮食业油烟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的通知》([2000]191号)有关规定,职工食堂油烟气经油烟净化设备处理后可视为油烟气达标排放。
3) 噪声治理措施及达标分析
目前企业噪声治理措施主要包括:选用低噪声设备;对泵、风机等设置减震、消声等措施;加强船舶加卸油期间的环境管理,降低船舶噪声的发生频次。
根据竣工验收监测报告(2016年11月),该项目主要致噪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厂界噪声昼间等效声级为54.3~59.5dB(A),夜间等效声级为47.8~51.6dB(A),厂界昼、夜间噪声监测值均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区标准的要求。敏感点噪声昼间等效声级为40.3~45.4dB(A),夜间等效声级为34.6~41.9dB(A),敏感点昼、夜间噪声监测值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
4)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及效果分析
企业已设置危险废物暂存地,基本做到了防雨、防渗要求,设有危险废物识别标志。清罐残渣等委托舟山纳海固体废物集中处置有限公司集中处理(委托处置协议见附件)。生活垃圾收集后委托六横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本码头不收集处置船舶垃圾,船舶垃圾由船东自行委托处置。
根据现场调查,厂区及周边干净整洁,未出现固体废物乱扔弃置情况。由于运行至今尚未清罐,因此无清罐残渣等危险废物产生。
根据现场调查和踏勘,现有项目已进行了验收,主体环保设施已投入正常运营,环境风险应急设施和措施已基本按要求进行了配置。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
事故应急池的设置不规范。现状应急池位于库区外围北侧,库容19635m³。但应急池建设不规范,未设置防渗防漏措施,不符合环境风险管理要求,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隐患。要求业主做好应急池的规范设置工作,杜绝安全隐患。根据中奥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规划,本项目应急池将进行拆除,与浙江中奥能源有限公司油品储运扩建工程合建应急池,规划应急池容积约为10万m3。目前浙江中奥能源有限公司油品储运扩建工程建设尚在土地平整阶段,因此要求在过渡阶段,业主做好现有应急池的加固和防渗防漏工作,在浙江中奥能源有限公司油品储运扩建工程的应急池未建设完成之前,现有应急池不得占用和拆除。
2) 浙江中奥能源有限公司油品储运扩建项目基本概况(简称六横储运扩建工程)
六横储运扩建工程项目基本情况:
《浙江中奥能源有限公司油品储运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由浙江大学于2012年编制完成,并于2012年9月6日获得浙江省环保厅《关于浙江中奥能源有限公司油品储运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浙环建[2012]113号)批复。项目总投资预计19.98亿元,目前尚在进行土地平整等基础工程。
根据其环评报告书(报批稿)和环评审查意见,该油品储运扩建项目新建总容量为117万m3的仓储罐区及相关辅助设施、公用工程等。其中油品储罐总容量104万m3,化学品储罐总容量13万m3(化学品种类包括甲醇、乙二醇,不涉及苯类货种)。项目生产、管理、生活用房等附属设施利用罐区在建的二期工程设施(注:即路易达孚中奥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所有货种均为船进船出,年周转量770万吨。
六横储运扩建工程环保措施要求:
根据《浙江中奥能源有限公司油品储运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要求:
1) 废气治理措施
①库区的油品、化学品全部采用浮顶罐,与拱顶罐相比,可减少因大、小呼吸造成烃类损耗的90~95%。
②为防止油品外溢,各贮罐均设有液位计和高低液位报警和自动连锁,有效预防油品外泄。
③为防止装卸过程中油品泄漏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是提高输送系统的密闭性。在储运工艺设计中采用性能可靠的装卸臂,保持阀门、法兰片的连接密封。
④油品装卸采用浸没式作业方式,减少物料的挥发量。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检测若有异常泄漏,可紧急处置。
⑤燃料油采用保温罐,储罐温度保持在80℃,减少昼夜温差产生的储罐小呼吸。
⑥为了削减将来码头项目建成后的装船废气排放量,本报告要求在库区预留设置化学品装船废气回流平衡管路。
⑦对照现行的《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0-2007)和《关于印发浙江省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浙环发[2010]41号),储油库汽油发油、装车过程中须采用底部装油方式,产生的油气须采用油气回收系统回收并通过处理装置处理后排放,不涉及本项目大型浮顶罐的收油过程,但是原环评报告要求中奥公司在后续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照相应标准及文件的要求落实油气回收设施。同时按照《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0-2007)中关于汽油存储油气排放控制的相关要求,新改扩建的内浮顶罐,浮盘与罐壁之间应采用液体镶嵌式、机械式鞋型、双封式等高效密封方式;新改扩建的外浮顶罐,浮盘与罐壁之间应采用双封式密封,且初级密封采用液体镶嵌式、机械式鞋型等高效密封方式。浮顶罐所有密封结构不应有造成漏气的破损和开口,浮盘上所有可开启设施在非需要开启时都应保持不漏气状态。本项目储罐采用一次密封(机械密封)+二次密封(油气隔膜)的密封形式,符合标准要求。
2) 废水治理措施
对于罐区的初期雨污水及部分场地的冲洗废水采用排水边沟进行收集,最终汇集于废水储罐。对于机修车间和生活办公区的污水采用管道收集,分别汇集于废水储罐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本项目含油废水、化学品废水和生活污水等自行处理达标排海。
扩建工程污水排放利用一期工程排放口,该处水动力条件较好,较有利于污染物的输移扩散,同时该排放口位置处于四类海水水质功能区内,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因此该排放口位置的设置较为合理。
污水处理工程一、二期合并建设,可使用面积约1500平方米,初步估算15t/h污水处理设施的占地面积小于500平方米,后续工程污水处理具有实施空间。
3) 噪声治理措施
①设计中考虑选用低噪声设备,如YB型电机,减少噪声污染。
②采用“闹静分开”和合理布局的设计原则,尽量将高噪声源远离噪声敏感区域。空压机、冷却塔、输油泵棚、污水泵房、消防泵房等高噪声构筑物尽可能布置在靠海边一侧,减少对外界环境的影响。
③对于空气动力性噪声源,噪声频谱较宽,要求加装消声器,内设吸声材料,并进行隔声和减震处理。对于低频噪声源,首先应选用低噪机型,此外采用抗性消声器效果较好,机座应设减振垫,设备进出口与管道连接处建议采用隔振软接头,表面可包覆隔声材料,减少噪声辐射,并视条件设置单机隔声罩或集中设隔声房。高噪声设备要建立良好隔声效果的站房,避免露天布置,高噪声单元应安装隔声窗、加装吸声材料。就本项目而言,主要对空压机、冷却塔、装船泵、水泵等主要噪声源采取隔声减震处理,水泵房宜采用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布置。
④在作业区与厂前区,以及厂界范围应搞好绿化,营造乔木、灌木和草皮相间的林带,以利吸声降噪。
4) 固废治理措施
本项目的主要工业固体废物为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和清罐产生的罐渣,污泥、罐渣属《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所列物质,应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收集和处理。
根据集中建设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的要求,本项目不得擅自处理所产生危险废物,项目应用专用容器对此类危废进行收集,委托宁波市北仑环保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妥善处置。生活垃圾:废弃岩棉及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填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