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以换代充前景广阔 全面推广尚需政策扶持
3月21日,在济南八一立交桥西南角的悦峯广场里,20多岁的外卖员小王正从蓝色的换电柜里提出一块电动自行车电池,换到他的车上。“扫码之后换上电池,我的车马上就可以‘满血复活’,节省了充电时间,多送不少外卖呢!”小王高兴地说,电动自行车“以换代充”的方式,给他们带来方便。
与此同时,附近小区居民张女士正费力地将电池提到八楼的家里充电。“电池全部充满需要七八个小时,我一般都是用不完就充,需要的时候随时提着走,听说这样对电池寿命有影响。可我经常短途出行,不能确保每次都充满再走。另外,小区里一直宣传不让把电池拿到楼上充电,说是有安全隐患,但又没有合适的充电点,我也没有办法。”张女士听说有不少城市为居民小区引进充电柜,盼着自己居住的小区也能装上。
电动自行车“以换代充”的便利,正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江浩然建议推广电动自行车“以换代充”模式,解决电动自行车补能问题,可在高频使用领域做重点推广。不过,要想在济南各大居民区全面推广“以换代充”,还需要配套政策多多扶持。
车主到换电柜为电动自行车更换电池。
济南已有商家试水“以换代充”
作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340万辆的省会城市,济南在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难方面做过不少尝试,各种直充型充电桩、充电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口密集的商圈和居民社区。然而,庞大的充电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充电站“车满为患”,甚至成了电动自行车停车场。“以换代充”模式亟待推广。
济南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济南已有换电服务的相关企业正在部分高校和商业区进行相关尝试。以小哈换电为例,针对社区普遍存在的充电空间不足、充电效率低、充电不安全等问题,采用了智能换电柜和快速充电桩结合的方式,依托共享模式,为社区用户不同类型的充电需求提供针对性解决办法,做到新旧电动自行车普适、随到随充、随换随走。同时,通过全天24小时远程监控、烟雾报警和喷淋装置等智能化平台设置,可有效减少充电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小哈换电山东负责人刘守华告诉济南日报记者,他们在济南主要针对大学校园师生和外卖骑手两大电动自行车高使用群体推出换电服务,投放了200余台换电柜。目前,已经有2000多名骑手通过小哈换电实现全天候送外卖,不用再因为电量不足而提前结束送餐业务。蓝色的小哈充电柜占地不过一平方米多一点,一人多高,并不会占用太多空间,配装了12块电池。该充电柜两个多小时就能将用户换下来的电池充满。目前,小哈换电适合大部分主流品牌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车型),并持续增加可用车型。
在长清大学城的不少高校里,小哈充电柜为骑电动自行车的师生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我们目前正和一所高校洽谈安装充电柜业务,高校后勤负责人承诺提供优惠,包括免场地租金、优惠收取电费等措施。据统计,仅这所高校里,就有6000多辆电动自行车,对换电需求强烈。我们前期准备给用户提供‘一分钱换电池’活动等优惠,让大家体验换电服务。”刘守华说,因为前期规划问题,小哈换电目前还没有进入济南各大居民区。不过,他们正在和相关部门以及社区物业沟通,寻找合作的契机和方案,争取让市民早日享受到“以换代充”的便利。
全面推广尚需政策扶持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电动自行车日均骑行需求在7亿次左右。外卖骑手等高频使用端需求与现有国标电池标准不符,部分骑手存在违规现象。骑手工作高峰期配送时效要求高,但现有新国标48伏电池续航难以支撑其工作需求。为此,部分企业和骑手存在违规使用60伏甚至72伏大电池的现象,易造成行车与补能的安全风险。除了外卖骑手等高频使用端,居民充电也存在安全隐患。对楼道充电、飞线充电、居家充电等违规充电行为,有关部门虽已加强监管,但依然未能得到有效遏制。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配套建设了充电桩,以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该方式虽然可以降低室内充电造成的安全风险,但无法完全满足骑手、居民的补能需求,车辆电池品质良莠不齐的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
对此,江浩然建议通过“以换代充”解决电动自行车补能问题。首先,出台专项政策治理违规电动自行车上路现象。针对快递、外卖等行业骑手使用超标车辆、大容量锂电池现象,制定专门的管理规定,压实外卖平台、快递企业安全责任,督促其严格履行和落实员工使用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管理职责,降低行驶、充电等环节的安全隐患。
其次,对换电车型入市采取实质性的鼓励政策。对符合要求的换电车型,建议交通、交管等部门为其进目录、上牌等开启绿色通道,加快行政审批流程。同时,增加对超标车淘汰置换补贴,通过市场化手段鼓励私人购买换电车型,引导存量车型逐步置换为换电自行车。
第三,鼓励有条件的城市试点推广电动自行车换电模式。在试点城市,打好政策、市场及推广“组合拳”,打击违法充电行为、专项补贴换电企业及居民换电行为等,打造全国标杆范本,加快换电模式普及应用。
业内专家告诉济南日报记者,充电柜占地面积小,具有安全性高、易推广等优点,属于服务群众、保障安全的民生业务,是解决充电安全隐患的有效途径。不过,该业务依然属于重资产投放,一个充电柜加上电池少说也得两三万元的投入,一旦大面积推广,投资总量也非常可观。同时,以什么方式进入居民区很关键。如果完全按照商业运作,电费按商业用电收取,场地租金也按市场来运作,最终会导致换电池的费用远高于市民心理预期,从而影响换电服务项目推广。
为此,专家建议应该把换电业务进社区当成民生项目来运作,物业部门免费提供场地,供电部门按居民用电来收取电费,商家通过让利降低换电池的费用,让“以换代充”模式在更多的居民区落地,彻底解决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带来的各种安全隐患。 (济南日报 记者:戴升宝)